9月11日上午,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暨七市联合体·省市社会团体恳谈会在山东省社会组织融创基地成功召开。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以下简称“我会”)受邀参会,并在交流环节作发言,为产教融合实体化发展贡献行业智慧。
本次会议由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主办,济南大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推动产教联合体从“有形”向“有效”转型,探索实体化运营新机制,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南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省会经济圈七市产教联合体代表、省级行业协会负责人、高校代表等共计5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两体融合·携手共创”主题,通过汇报分享、交流发言、总结建议等环节,深入探讨产教融合中的难点、痛点与创新路径。
会议由联合体常务兼执行秘书长王安忠汇报了联合体实体化运作的基本情况与发展思路。他指出,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必须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在实体化运行过程中,要强化区域合作,推动“政-校-社-企”多方深度协同。
在交流发言环节,各市联合体、行业协会及院校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东营职业学院代表提出,实体化运行路径尚不清晰,信息不对称仍是制约校企合作的主要瓶颈;聊城轴承产业产教联合体分享了通过精准调研、订单培养、共建产业学院等方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系统介绍了其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数智化人才平台、产业调研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作为省级行业协会代表,我会在发言中聚焦环保产业人才需求与产教协同痛点,呼吁建立“政校企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对称与项目闭环管理,建议通过政府搭台、院校育才、企业提需的联动模式,打通信息传递通道,实现从人才培养到项目落地的“闭环管理”,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育同频共振。
多位代表反映,当前产教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联合体缺乏独立法人身份和财务体系,制约实体化运作;企业短期效益与院校长期课题难以协调;跨市数据共享不畅,资源整合效率低;中试转化周期长,运行机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专家提出如下建议:加快设立实体化运行机构,明确权责与议事规则;搭建“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数据平台,推动资源互通;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支持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推动“基金+项目”“技术+服务”等模式,增强联合体自我造血能力。
从“联济南市教育局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将继续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推动“产教大调研、出海大抱团、基金大共创”三大行动落地见效。下一步将重点开展跨市调研活动、建设跨区域平台(如新能源汽车研发联合体、低空经济科技园等),并在政策支持、机制创新、项目牵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产教融合新案例。
此次恳谈会不仅凝聚了各方共识,更为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与政府、院校、企业的协同合作,积极推动环保产业产教融合实践,为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贡献更多协会力量。